当许多地方菜农大喊瓜菜销路不好的时候,江苏邳州市义合村的菜农们却从来没有为卖菜发愁过。即便是目前棚内的稀有品种如网纹甜瓜、洋香瓜、樱桃番茄等早已“菜去棚空”,只剩套种的苦瓜支撑“棚户”,每天仍然有大批外地的批发商前来收购。目前,义合村高标准温室大棚已发展到320多个,平均每2户就有一个,2007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7600元。
支书学艺建大棚
义合村地处邳州市赵墩镇的西北部,全村可耕地面积2863亩,村民2510人。多年来,村民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1995年,年富力强的张保国当选为义合村党支部书记。看着乡亲们劳作一年也仅能维持温饱,他十分着急,然而到底该如何带领群众走上致富之路,此时,他心里也没有底。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保国从电视上看到山东寿光种植蔬菜大棚引导农民走上了致富路的新闻,就想人家能搞,为啥咱就不能搞呢?晚上和其他村干部一商量,大家都支持他的想法。第二天,张保国就请了假,带上干粮上路了。第一站来到“中国冬暖式大棚蔬菜之父”王乐义所在的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听完张保国说明来意,王乐义当即表示大力支持,便领着张保国参观了村里的蔬菜大棚,耐心地讲解蔬菜种植方面的技术和体会。墙该如何打,棚该如何搭,关键还是菜该如何种、如何管。这一切,张保国都像小学生一样细心听、认真记。为了能学到真本领,他还到当地一位农户家中打了三个月短工。返乡的时候,张保国唯恐学得不精,临行前还高薪从寿光聘请两位老师,专门来家乡传授技术。
张保国回到村里把推广蔬菜大棚的想法告诉村民们,可是没想到,村民们听说要在冬天里种蔬菜,吓得都直摇头,尤其是听说建一座大棚要投资上万元,更是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乖乖,这不是拿钱打水漂吗?目睹村民们的反应,张保国深知村民们的担心并非多余,要让他们认识蔬菜大棚的好处,还要有一个过程。张保国召集村干部开了个会,要求村干部带头上大棚,并向大家承诺:“只要建大棚,赔了算我的,希望每位党员村干部都把自己身边的家庭带动起来!”就这样,经过动员,一个“支部带着大家干,党员干给群众看”的建大棚热潮在义合村逐渐掀起。张保国带头示范,一人建了两个大棚,然后又动员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带头建棚。其他党员干部也不甘落后,纷纷在自家地里建起了大棚,短短1个月的时间义合村先后建起了40多个蔬菜大棚。张保国是村党支部书记,更是个大棚技术员,每天都要和寿光来的两位师傅一起及时为大家做技术指导。经过一冬天的努力,他们终于有了收获,每个棚收入近万元。种大棚让村民尝到了甜头,心里乐开了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乡亲们亲眼所见后,一个个跃跃欲试。村里及时出台帮扶措施,农户每建一个大棚村里补助1000元,并免费提供技术指导。而对于贫困户,村里则将补助标准提高到5000元。就这样,一个个大棚如同雨后春笋般地从田里冒出来了,成了村民们发家致富的绿色希望。
独辟蹊径创品牌
义合村的蔬菜长势喜人,丰产丰收,引得四方商贩云集田间地头,热闹非凡。但没过多久,村党支部就发现,仅靠种点常规品种不足以让村民们发家致富,尤其是到了夏季,大棚就闲置了,要想有更大的发展,还要因地制宜,搞点有特色的东西。2000年4月,张保国从报纸上看到一种台湾网纹甜瓜十分畅销,经过多方打听,他找到设在江苏昆山市的台湾农友公司驻大陆办事处。办事处的负责人十分热情,双方很快签订了合作协议。农友公司的董事长张桂林闻讯后,还专程带着技术人员到义合村进行考察。台湾网纹甜瓜当年便试种成功,这种瓜口感纯正,糖分高,营养丰富,香味浓郁,很受顾客欢迎。
村党支部了解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绿色无公害食品是将来市场需求的大趋势。为了实现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发展,村里以入股经营的方式先后投入50多万元,成立了义合瓜果蔬菜销售有限公司,并在国家工商总局为自己的优质特种瓜菜注册了“益禾”牌商标。通过多方努力,2004年4月义合瓜菜生产基地通过江苏省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2005年2月“益禾”牌系列瓜菜通过“绿色食品”认定。与此同时,为了提高瓜菜生产的科技含量, 村里还不断加强与科研机构和农技推广部门之间的技术合作,先后与山东省农科院、徐州农校等6家科研机构结成“科技亲家”,并高薪聘请有关农业专家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示范和指导,从而增强了科技成果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亲和程度。目前,“益禾”牌系列瓜菜包括网纹甜瓜、特小凤西瓜、樱桃番茄、“水果型”黄瓜、洋香瓜等十多个品种,真正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据统计,仅建大棚一项,就为义和村增加收入370余万元,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打造销售“直通车”
几年来的实践,让村党支部清醒地认识到,市场经济千变万化,经营风险时刻存在。由于没有专业的销售组织,产品无法进入外地市场,加之种植茬口集中,仅靠菜农在附近集镇销售或靠几个小贩远远解决不了产品集中上市时的销售难问题。堆积如山的新鲜蔬菜因为销售不畅而日渐变黄、腐烂,菜农们的种植热情受到了打击。村党支部一班人外出考察,多方咨询后找到了症结所在:销售方式落后,缺乏专业的销售组织;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不具备抵御千变万化大市场的能力。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由村党支部发起,2004年7月义合瓜菜产销协会成立了,2006年年底又正式更名为邳州市义合瓜果蔬菜产销合作社。
合作社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经检测合格的瓜果蔬菜统一使用“益禾”商标。这样一来,瓜果蔬菜的质量有了保证,价格也提高了20%,农民受益更多了。一次,合作社从互联网上得知,上海、无锡等地的甜瓜价格是本地的两三倍,他们便积极组织力量,帮助瓜农将甜瓜运往上述地区销售,大大提高了农户的收入。为此,合作社专门注册成立了销售网站,打造了宽广的网上销售平台。合作社还组织人员前往南京、上海、广州等地,上门推销“益禾”牌系列瓜菜,与当地超市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如今的“益禾”牌瓜菜已成为绿色消费的放心品牌,产品畅销沪宁等地市场。2008年年初,由于南方雪灾,反季节蔬菜十分畅销,合作社及时组织人员远赴湖南等地开辟市场,使大棚瓜果蔬菜卖上了好价钱。
合作社成立后,村党支部发现,有了专业的销售组织,还缺乏强大的市场支撑。从区域发展空间上说,义合村位于滩上、赵墩、徐楼和宿羊山四乡的边缘,相距都是10多里,虽然称不上“穷乡僻壤”,但也受不到城镇化的辐射。从瓜菜销售空间上看,外地客商云集,需要一个专业的营销场地;从村民生产生活来讲,迫切需要集市贸易。经过村“两委”充分论证和村民代表大会投票表决,村里决定投资兴建义合瓜菜交易市场。镇党委、政府十分支持,上级有关部门也及时审核批准。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号召下,村民们积极行动起来,拿出积蓄或借钱、贷款,建店铺、开超市,投资额达1500万元。2006年1月15日义合村正式开集。集市占地3.2万平方米,现有超市4家,固定店铺86家,一座占地2000平方米的营销大棚,有摊位100多个。每逢集日,八方宾客云集,瓜果蔬菜交易额达30吨以上。另外,村里还积极招商引资。外地女客商魏月兰在该村投资建设一座库容量为6000吨的大型冷库,为瓜菜提供冷储保鲜,解决了旺季菜难卖、淡季无菜卖的难题,大大降低了经营风险。
多措并举建新村
在产业化发展逐步完善的同时,富裕起来的群众对生活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建设新农村的强大内驱力。义合村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上始终围绕 “二十字”方针,按照“规划先行,村容先变,产业带动,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因地制宜,联系实际,努力探索,以发展设施农业为中心,坚持老村改造与新村建设并存,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围绕群众反映较强烈的出行难问题,村“两委”采取四个一点的办法,即能人大户捐一点,村集体投一点,争取上级财政扶一点,老百姓集一点,共筹集资金200多万元,硬化村内道路近2.6万平方米,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围绕村民反映的村内垃圾乱倒、环境卫生较差的现象,经村“两委”研究,先后投资3万元,落实了长年清扫村庄卫生的保洁员7人,并落实了保洁员的职责和待遇,村委会与上海保洁公司的保洁员签订了合同,同时村里购买垃圾箱600只,发到每个农户,每天由保洁员收集垃圾到指定地点倾倒。还新建下水道2800米,改厕所360个,修建沼气池100个,修垃圾池6个,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群众反映效果较好。同时修建公共卫生厕所3个,并在市场配置垃圾桶20只。为方便群众夜晚行路,村里投入25万元,在主干道和村内道路安装了路灯65盏,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村里投资10万多元,修建了老年活动室、村办公楼以及党员活动室。目前村里有幼儿园1所,村小学1所,村合作医疗站2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个,另建有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村里还投资2万元安装治安监控设备,成立中心警务室。积极开展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评比活动,评比结果张榜公布。在“五杯六星”评比活动中被徐州市评为“和谐杯先进集体”。村民生活和谐,民心向上,社会保障日趋健全,社会各项事业步入了良性循环轨道。农户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计划生育率100%,义务教育入学率100%。目前,义合村在搞好老村改造的同时,正着手新区建设,不久的将来,一个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经济蓬勃发展的新义合村将出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