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上午8时许,虹桥开发区一条幽静的马路上,远远就可以看到谷超(化名)。橙色的雨衣,黑黑的肤色,高个,戴着近视眼镜,怎么看都是个书生。这条马路,是他每天要走上十几遍的地方。此时,他已经结束了清晨的普扫,正在留意地面垃圾。
去年11月初和12月中旬,长宁区虹桥开发区、古北开发区新来了两批环卫工人。43人中有17名是大学生,谷超就是其中一个。
谷超2007年毕业于东华大学环境科学系,第一份工作是在证券公司做销售,薪水不算低。“不过工作不稳定,心理压力特别大,每天看着同事一个个被裁员,7个营业部减到2个,感觉朝不保夕。”
2008年9月,赋闲在家的谷超在报纸上看到长宁区市容管理局要招聘道路清扫工,一句话引起了他注意:需笔试、面试。扫马路还要考试啊?新鲜!他就报了名,想看个究竟。
面试时,考官看着他带来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问:“你家住南浦大桥,每天能坚持来长宁区上班吗?”谷超回答:能。
两个月来,每个工作日清晨4时,谷超就骑着助动车到古羊路的清扫班报到。5时开始扫街,12时准时下班,晚上8时睡觉,雷打不动。“月薪1850元,还有节日奖、年终奖,公司帮我们缴纳‘四金’,各方面都比过去感觉好。爸爸妈妈也对我的工作很支持,觉得总比在家‘啃老’好。再说,我学的专业和现在的工作还挺对口。”
得到父母支持的,还有负责水城南路段清扫的大专生卢定(化名)。小卢去年7月从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学系毕业,长得白白净净,怎么看都没法将他和环卫工联系起来:“这是一份直面社会、亲近自然的工作。每天看着太阳升起,树叶落下,是过去许多年都没有体会到的。生活有规律,收入也稳定。我现在每月交给父母1000元,自己留500元零花,觉得生活很充实。我们是大学生,大家都一直在努力进修,将来一定能够在这里找到更适合我们的岗位。”
“满4年后,他们就和老职工享受一模一样的待遇了。”小谷和小卢所在的长林环境卫生保洁服务有限公司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市容管理系统的工作逐渐向机械化发展,新型的扫路车、洒水车、冲洗车都需要有驾驶和维修技术的人来操作。“未来的基层管理人员,就要从这批年轻人里选拔。”
正因为如此,长林公司也动足了脑筋。本来要将40多名大学、高中毕业生分散到各个清扫点,但最终还是把他们集中在一起工作。“就是为了让他们有个整体感,在一起互相鼓励、互相竞争,建立一个良好的氛围。”
两个多月过去了,17名大学生中,除了2人在试用期离职外,其余15人对现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都很满意,即将签订正式合同。